选剧这事儿没那么玄乎,最关键的就是砸时间。你想想看,为什么我们要安排一个人每天啥也不干就花八小时专门挑片?这活儿说白了就是替所有人做筛选。他得盯着新剧上线后的两小时数据趋势,得混剧场圈子挖情报,还得反复评估剧集质量,说白了就是个“人肉过滤器”。团队其他人跟着他的选片走就行,省下的时间够做三五个号了。

短剧剪辑这块我们现在都是推荐使用AI工具,毕竟重复性的劳动还是让AI去干,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选剧和账号的运营上面。以前很多人认为AI不能理解剧情,剪出来的作品没法看,但经过测试,现在AI剪出来的作品和人手动精剪根本就看不出什么区别,而且AI的效率高,特别是一部短剧重复剪辑多条作品的时候,AI的能力就真正体现出来了,人剪辑有一个固定思维,你剪第一个作品的时候很顺手,但让你同一个片子剪十条作品,你就会觉得,怎么剪好像都差不多或者很难再找到新的剪辑思路了,这个时候你要是用过AI剪辑软件,你就再也回不去了,因为你每刷新一次,他的剪辑和解说都不一样,这是人很难追上的优势。

关于日更70条会不会封号这事儿,实战就是最好的答案。我们团队上百个账号连发一年,平台规则要真不允许,何必等发到第75条才限流?直接前10条就封号多干脆。挂机发布的前5条确实有流量倾斜,但后面70条会在24小时内匀速推送。看数据得有点耐心,次日下午三点再复盘才是老司机的做法。

选剧决定了内容下限。哪怕你剪辑水平一般,只要片子本身够炸裂,配上基础操作就能跑出不错的数据。我们每天雷打不动拉满75条,拼的就是用优质内容“淹没”算法,你给平台贡献的价值越大,它越愿意给你精准流量。记住你不是观众而是生产者,爆款的本质是概率游戏,在冷启动阶段更得靠量变堆出质变。

真正难啃的硬骨头就两块:一是培养选片嗅觉,二是熬过账号冷启动。新号推流不精准太正常了,前20条作品数据扑街别慌,坚持日更70条半个月,等算法摸清你的受众画像,突然某天某条就爆了。这个赛道最残酷也最公平,肯花时间测试作品的人,永远比原地等待的人活得更久。